相簿

相簿
相簿

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

老樹社區攝影報告

老樹社區探訪—松山國小


一、老樹社區參訪紀錄(2010/4/9)

  我們先找到圓環,以圓環為分界來到了民生社區東南,按著我們先前查到的地址尋找老樹,「健康路313號」是我們第一個目標,紅色的老舊木門與牆上的塗鴉形成強烈對比,「森氏紅淡比」的枝條從牆內突出到牆外,繁密的樹枝與綠葉為人們提供遮蔭的場所。由於是私人住宅,按了電鈴也無人接應,只能在牆外觀望,仰頭讚嘆老樹的生命力。我們最後決定放棄這棵老樹的調查,繼續下一個地址。



  第二個目標為「健康路110號」機車行後面的老樹,我們一到,可能是對我們的行為感到好奇,機車行老闆走過來關心我們,他說這棵「朴樹」是台北市最大的老樹,他感慨原本這般大的老樹應該不只這棵,為了建設發展,老樹幾乎慘遭砍伐。而為什麼這棵可以保留下來?是因為當初地主擁有機車行這一小塊與對面一大塊面積的土地,包含了我們看到兩塊地中間穿過的道路,但政府徵收這塊土地變為道路使用,造成機車行這塊土地面積不夠蓋一間民宅,所以這珍貴的老樹得以活至今日。我們很謝謝與我們相談甚歡的機車行老闆。後來,我們卻發現此棵老樹不在我們探訪的範圍內。不過讓我們瞭解到老樹被保留的原因可能包括這類事件。














之後我們到有許多棵老樹守護的松山國小,還沒進大門,一顆被修枝的刺桐在天橋上迎接我們,看得出學校建築因為它而做的規劃,在附近捷運工程林立,車水馬龍的街道上,它的存在顯得突兀。



  校園裡,國小學生已放學回家,操場上剩零星打球的人,一位家長好心的問我們來做什麼,告知來歷後,帶我們去訓導處詢問老樹的下落,一共有三棵老樹在校園裡。包括矗立在幼稚園中央,觸鬚很長的老榕樹;很不起眼的落在停車場出入口處的榕樹;和遊樂器材為伍的茂盛刺桐,可惜時間有些晚,要找的老師已經回家,下次來我們會再進一步深入了解老樹的歷史,以及徵求之後進入校園的許可。此外,我們還找到校門出去左轉兩棵被紅布條圍繞的兩棵榕樹,聽說是因為捷運工程的開挖,被圍起來,在附近火車站、夜市商圈內,它竟如此不起眼。



  這次的探訪我們主要先熟悉附近的環境,找到我們要調查的老樹,拍照紀錄下來,下次可能會分時間去調查,包含訪問居民或老師、觀察使用者和老樹的關係等。我們這次甚至還詢問過當地里長,是否有老樹可供我們調查。






二、松山國小簡介

臺北市松山國民小學(Taipei Municipal Song Shan Primary School)創建於民國前14年7月【西元1898年】,原為錫口公學校,是松山區最早成立的學校。民國7年起,陸續分設內湖、南港、西松、永春、興雅、松山初級商職等分校,民國30年改稱為「松山國民學校」。民國57年,配合九年國民教育,改稱「臺北市松山區松山國民小學」迄今,是臺北市少數校齡超過111週年的學校之一,可說是校史悠久,頗具歷史價值的國民小學。

1.地圖



2.社區環境

  松山國小擁有輝煌的歷史,自古即為地方學術文化的重心。社區環境人文薈萃,在地居民純樸勤奮,關心社區發展,與學校互動頻繁,緊密相連。

  本校學區地處松山、信義、內湖、南港4區交界處,交通便利四通八達、自然社會資源豐富,社區周遭環境新舊並存,文化與商業兼具,有利於校務及課業的推展。特別是松山車站拆除,臺鐵地下化,附近區域形成一貫穿五分埔、饒河街觀光夜市、松山區公所、慈祐宮的大廣場、大商圈,帶給本區無限商機與活力,因而本校要如何因應與提昇,成為當今最重要的課題。

  捷運南京線工程的開挖與施工,對本校四週交通環境及學童上下學安全,造成嚴重的衝擊;加上本校新建工程的進行,三方施工機具交錯,帶來交通黑暗期,影響所及,往往有如牽一髮而動全身。而社區內所有工程的施作,其流程進度、環境評估、交通流暢及社經劇變…等因素,與學校的教學活動及社區的日常生活、文化傳承等方面,密不可分且息息相關。因而本校要如何在此過渡時期,從教學上、運作上及目標上,蓄勢待發、奮力向上;積極作為、精益求精,是我們現今應努力的方向。


3.老樹

  松山國小是1898 年創立的,已屆滿百年,舊時稱「錫口國語傳習所」,松山國小共有3株百年老樹,其中1株是松山國小創建時自己種植,學生都叫它為「莿桐奶奶」;另2株是昔日之松山派出所移植至此也有百年歷史,分別被命名為「不老仙」及「萬壽翁」。



            ↑榕樹           ↑榕樹   


↑茄冬

老樹資料

1.茄苳:重陽木(為陽性植物,生性強,抗病力強,生長快速,抗風,抗污染,極容易栽培,故稱「重陽木」) 台灣百年歷史的老樹近八百棵,其中茄苳就佔了一百多棵

2.榕樹:最大的特色就是它長長的氣根。氣根是在潮濕高溫環境下生長的熱帶植物所發展出的一種應變措施。此類植物是靠氣根在空氣中吸收水氣,所以越潮溼氣根越茂密。

3.印度橡膠樹:常綠喬木,若採下葉片或幼枝條可看到白色的乳 汁流出。原產於印度,性極耐乾旱,喜歡高溫潮濕的氣候,可當行道樹或庭院美化用 。



行政院文化局老樹資料
樹木編號 行政區 樹種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所在位置

513          松山區  茄苳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八德路四段746號

529          松山區 印度橡膠樹 松山路9巷20號

518          松山區 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八德路四段746號松山國小西側圍牆邊

517          松山區 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八德路四段746號松山國小西側圍牆邊

516          松山區 刺桐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八德路四段746號松山國小西側圍牆邊

514          松山區 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八德路四段746號松山國小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culture.gov.tw/frontsite/tree/treeProtectSearchAction.do?method=simpleSearchList



財團法人錫留環境綠化文化基金會資料

95年11月 A8受保護樹經「財團法人錫留環境綠化文化基金會」鑑定後解除列管。(http://www.hsiliu.org.tw/)

本會是由台北市塯公農田水利會捐贈基金成立的公益團體。

4.施工情形

97年九月,松山火車才剛完成鐵道地下化工程,原先在地上的南港和松山車站與平面道路,以及台北市區內剩餘位在虎林街、玉成街、昆陽街、向陽路、中南街、研究院路的六處鐵路平交道也要正式走入歷史。

而目前松山國小周圍正在進行台北捷運松山線工程,以及松山車站綜合大樓暨立體停車場大樓民間參與興建營運案,前只預計民國102年完工,後者則在今年底完工。也因為這些工程,使學校周圍交通狀況混亂,行人走到零亂狹小。

至於原本在學校周圍的大樹,由空照圖與當天實際觀察,顯然因為工程稀疏不少,之夠我們將會正對這方面做更深入比較。







三、第一次社區參訪檢討

1.準備作業不足,實查之前只有先上文化局搜尋到幾棵受保護的老樹,卻沒有注意到是其中有一顆不屬於民生社區東南區範圍,交通路線也沒有先告知各組員,導致徒勞多走了一大段路。

2.組員時間無法搭配,造成時間上的耽誤,下次可以分配參訪時間,並以1~2人為單位,會更加有效率。

3.因為這次工作是到社區攝影,所以大家走馬看花成分居高,其實可以多做觀察記錄,將會對參訪後整理資料有幫助。

4.松山國小內的樹議題性較低,也許沒辦法做更多的研究,下次可能要再找找其他樹的可能



四、組員

地理一 B98208049 李家輝

地理一 B97208047 高子涵

地理一 B98208020 吳佩甄

地理一 B98208024 郭若琳

地理一 B98208026 吳智穎

歷史四 B95103024 高小筑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